藉女性影展工作之故,我接觸到這部紀錄片,也訪問到了導演本人,靖惠說那是她個人的私密情感記憶,殊不知也勾起了我對奶奶的私密情感,片中靖惠爺爺在醫院的最後片段,跟奶奶不期然在醫院人生走完她人生最後一段的歷程不謀而合,有許多片段甚至是讓我一看到就整個受不了,不管看幾次都一樣怵目驚心。

奶奶在醫院的最後那段日子,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煎熬,沒有人會預料到這次進了醫院,最後會出不來。因為插管而無法言語,奶奶每天都想拔掉呼吸器,對我們說她最後想說的話。

結果試圖拔呼吸器的結果,就是手被束縛帶綁起來動彈不得。

因為尿布疹,最後有時連腳也會為了要抬高而被綁起來。

對於家人來不及說出口的再見與叮嚀,是奶奶走時心中最大的遺憾。也是我心中對奶奶最大的不捨與遺憾。

當你最愛的人逝去時,最怕的是她會被漸漸遺忘,而這也是我對奶奶最大的不捨心情。

看完靖惠的影像,除了對於人在瀕死經驗上的雷同驚訝無奈之外,最深的還是片尾導演引用的一段話:

肉體會時間消逝、時空可以阻隔我們的肉體,但沒有甚麼,可以阻擋對人的愛與思念。。。

以下是我寫的採訪稿內容:

「親親我的愛」- 心中的感受有多深,影像的溫度就有多暖 

 

醫院玻璃窗反射著台北喧囂的燈火,對比病房內的寧靜死寂,唯一持續散發的熱度,是片中人對外公的愛。學習外公對外婆表達愛的方式,主角親著抱著病塌上的老人,代替在安養院的老伴給予安慰。無視於死亡的阻隔,已逝生命的身影,在影像中被恆久保留而不忘;對所愛之人的愛,也透過影像而延續不斷,生命的能量在這裡被紀錄著。

 

「親親我的愛」,是任教於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的李靖惠導演,繼「家在何方」、「阿嬤的戀歌」、「思念之城」 <女性家國四部曲> 之三後,延續「家在何方」,奉女性影展之命而生的自拍短片作品,卻是導演最深刻的記憶總結,紀錄被外公扶養過的自己,面臨外公即將離世的情感。「家在何方」描述被送進安養院的外公外婆之間深刻的情誼,而「親親我的愛」,則是紀錄與外婆分開,重病住院的外公,在逝世前半個月那段刻骨銘心的日子。城市裡有許多小孩,都有被爺爺奶奶扶養長大的經驗,相信對此感受也會特別深。

 

對導演來說,「親親我的愛」是自己最私密的一段情感記憶,對於要將最隱密的內心情感掏空在眾人面前,導演其實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,然而,唯有作品對拍攝者具有非凡的意義價值,紀錄片之於觀眾才是有價值的,「親親我的愛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。

 

不同於「家在何方」,「親親我的愛」以黑白畫面呈現,雖然沒有色彩,影片卻散發著濃濃的溫度,黑白色彩中充滿溫暖而厚實的張力。外公是形塑出靖惠走上導演之路、啟蒙靖惠對於台灣社會關懷主題,最大的幕後推手,沒有外公小時候常常帶自己去戲院看戲,導演對戲院空間的感受、對影片的熱愛,就不會如此深刻,外公對導演來說,是心靈陪伴的根源,也是靈魂寄託的歸宿。

 

對於自拍的看法,導演說自拍是「旁觀隱匿作者與攝影機的存在」,也是真實電影的脈絡,自90年代起,獨立製片與女性創作者,開始透過影像發聲,自拍者以各種形式現身於鏡頭之中,可以是一隻拿著攝影機的手、可以是聲音、也可以是對話、或者經由他人來提起自己,故自拍是一種以多元形式表達自我的方式。當生命充滿困境或感動的張力時,自拍就是最好的反身自省,藉由自拍互動來定義自己的存在--「我拍故我在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